“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一个文明的“韧性”则指的是某些坚毅刚强的优秀品质已融入一个民族的血脉之中,对维系民族的发展和壮大起重要的作用。这种文明的韧性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可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放眼现今世界,只有中国依旧矗立于舞台之上,其它三国或不再是原先的领域,或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而支撑中国走到今天的,便是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文明的韧性”。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受过多次侵占,北方的先卑,匈奴,蒙古,突厥等都占领过中原大地。但无一例外,在冲动的烧杀抢掠之后,一但他们真正驻足在这片土地,其游牧文明都会被扎根于此深远又悠长的汉族文明同化。可见,这种属于文明的韧性不光能使文明得以流传,甚至可以打败那些当时处于“正统”地位的文明。这种韧性在一般时期不显山露水,但在特殊时期便会告诉我们:坚毅优秀的文明的韧性可以助我们不被外力干扰而忘记自己并可同化对方同时发展我们的文明。
不光在统治政权,土地受到侵占的时候,文明的韧性263作文网Www.263y.Com才会显露,当外来文化大肆冲击的时候,文明的韧性亦会涌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抨击下,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依旧流传至今。在这样的打击中,中华文明的韧性支撑我们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一方面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改进我们的文明,使之更好的长足发展下去。
作为研究四大名著之一的“红学”已存在百年,它研究《红楼梦》—这本可以反映封建社会,甚至可以反映历史变迁的名著,萃取隐藏在书中的精神与文化,“红学”所得到的养分象征深藏于书中文明的韧性,它们记载于书中,不被外界影响,只待后人将之提取,文明的韧性是后世汲取先人经验的前提。
对于如今迫在眉睫的中美贸易战,面对美方的强权施压,中国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发出“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声音,以柔中带刚的言语和行动回击美国,这样平和又有力的的态度同样也源于中华文明的韧性。
相信怀着这样坚毅刚强的优秀品质,牢记中华文明的不屈不挠,坚忍不拔,民族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