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也有人说“不作为,便无过也无功”。而我认为处事必求功。以积极的心态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在个人的领域内有所作为,这才是正确的处事之道。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名垂青史的贤才忠臣们有多少不是冒着使龙颜大怒而犯下“大过”罪行的压力上奏劝谏,改写历史的革命者们又有几个未曾背负过保守派的冷嘲热讽和社会舆论的质疑声。他们做着在当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却在历史的见证下,赢得了身前生后名。所以洪应明所谓的“无过便是功”显然荒谬之极,若人人抱以此般消极的态度,循规蹈矩,只求无过,那么个人如何进步?时代又如何发展?社会也终将陷入“不必求功”的混沌之中,停滞不前。
而“不作为,便无过也无功”的态度更令人啼笑皆非。许多政府高级官员为了不言多必失,做多错多而选择无所作为,“喝茶看报纸”仿佛成为了他们的日常工作。官员们不负责任的尸位素餐使政府部门成为了闲置机构,不仅辜负了民众的期望,也有损国家的形象。
人生在世,应敢想敢干,以仅有的年华岁月活出最精彩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态度其实已经有无数的古人为我们演绎。苏轼望着门前西流的溪水,高唱“休将白发唱黄鸡”,洋溢着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有志者无不为之动心动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以此作为毕生的追求,带着“求功”之积极乐观的心态,追求事业上的有所作为,才能够目光长远地规划好未来,成就大写的人生。
抱以有所作为的“求功”心态,才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进而推动社263作文网Www.263y.Com会的进步。随着那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班超将日日抄写的秃笔一掷,披甲上马,纵横异域,不但自己得以建功封侯,东汉与西域的民族融合之路也越走越宽。如果班超只求无过不求有功,不敢壮士断腕投笔从戎,恐怕终其一生也只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刀笔吏,在如水的光阴中,湮没。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何不如班超般敢想敢干,追寻心中大义和信念,活出精彩的自我,也为世界添上永不褪色的一道光芒。
“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是儒家思想中最为耀眼的一块玉璧。孔子在那个遍地狼烟的春秋,弘扬仁义,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驾牛车,游列国,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两道深深的车辙。他的实际行动为有所作为的入世思想做了最好的表率。敢想敢干,倾力而为,以一己之力挑国之大梁,这便是有所作为之极致,亦是入世思想的登峰造极。
然而在求功的同时,我们万不可陷入功利主义,在名利与光环下迷失自我。著名学者朱光潜曾这么评价弘一法师:“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这不仅仅是李叔同的坚守,也应是现代人恪守的人生准则。做事的时候兢兢业业、积极进取,在自己的领域内崭露头角,尽善尽美;做人时清净淡雅,不将名利和世俗之物作为“求功”的成果和追求,方达超脱俗世之境。这或许便是儒道互补的思想在现代人生活中最完美的展现。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化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艾青的诗为“求功”作了生动的注脚。愿生命如同一根根首尾相连永不燃尽的火柴,尽情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