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二百多年前,有这样一个英雄,三年亡暴秦,叱咤风云。
二千一百多年前,有这样一个文人,坚守真性情,书写历史。
也许项羽是一个被美化了的人物,但我们在看史记的时候不会去追究这个问题,因为项羽所代表的美,超越了一切真假。
项羽不在书中,氤氲墨香留不住他;项羽不属于尘世,凡世清浊束不了他,也许,他是来自天地间的一缕精魂,来这世间走上一遭。
从某种角度来说,项羽活着自己,也只属于自己。君王、将相、这些所谓的称号与他而言太过沉重,而又是他苦苦追求不得的梦想。他是刚烈的,勇猛的,却又拥有一颗本不该拥有的柔软的心,柔软的天地里有他的爱情,他的江山。就是这样一个人啊,遇见了虞姬,放走了刘邦,占据关中而不立都,看轻韩信而不起用,心思单纯而中了反间计。项羽,是个孤独的失败者。
范增死的那一刻,项羽在想什么?虞姬自刎的那一刻,他又在想什么?四面楚歌的那一刻,他在想什么?不渡乌江的那一刻,项羽又在想什么?这完全不是客观的对错问题,而是他主观的抉择。乌江自刎的那一刻,项羽以一种活着却是死了的形式,风轻云淡地述说着自己的死亡。我们无法活出那传奇的一生,便无法感受那种悲壮的感动。
项羽敢做敢当,天真率性,他的善就是善,恶也便就是恶,从不加以什么冠冕堂皇而又恶心的掩饰。一道令下杀二十万秦军,一把火遗忘了阿房,他的错,在哪里?他是那一刻的王啊,他的美在于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了,也不顾以后是否活着,那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孤注一掷的挥霍。
我无法想象,如何把血色战场上身受重伤的末路英雄,与那个在美人帐里豪饮263作文网Www.263y.Com畅笑的男儿身影重叠在一起,又如何将他那双笑着又哭了的双眸重叠在一起,万里宫阙都是你的模样。
也许正如蒋勋先生所言,“我会把革命者视为一个怀抱梦想,而梦想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人。”无疑,司马迁给了项羽一个革命者美丽的结局和崇高的孤独感,刘邦若在九泉之下,读到《史记》也会悲伤不已吧,他赢得了政权,却输掉了历史,输掉了美与诗。刘邦的父亲会怨这个置他生死于不顾的儿子吧!他的儿子会怨这个在马车上将其踢下的不称职的父亲吧,吕后也会怨这个无情无义的男人吧!
从某一方面来说,刘邦比项羽更加优秀,他懂得如何运筹帷幄,拉拢人心,也更能深谋远算,顾全大局,但这样的代价却是出卖灵魂。所以项羽天生就不适合做君王,他的心沾染不了复杂的俗世,所以虞姬是爱他的,亚父是爱他的,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兵士也是爱他的,即使这个人狂妄自大,心思简单,伤害过或无力再保护他们,因为他的整个心扉,都不曾保留。爱的,恨的,都在这里。
也许项羽是司马迁心中理想人格化的英雄,而项羽的结束也代表了那一个理想时代的灭亡。血色凝固汉楚大地,将古老的历史,变幻的风云一并收进了它沧桑的心底,生命的枯荣,岁月的尘埃却一如往昔。
项羽已经死了,他的身体化为泥土,融入了他的江山里,他的魂魄化为空气,也许定格在了历史的某一刹那,也许到达了未来的某一瞬间,每次闭上眼睛,回想两千多年前他腥风血雨的一生,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呐喊,喜,怒,怨,悔,震惊与惋惜。我在他所诞生的土地上仰望着他的一生,慢慢卸落为零星,向着无尽的时空延伸,又慢慢聚合。
惟愿这世上再无西楚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