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物如繁花,转瞬即逝;旧事物如古树,万古长存。若只注重繁花,未免轻佻放荡;若只注重古树,又未免老气横秋。行走在新旧之间,眼中既要拥有繁花,又要目及古树,这样才能静看花开花落,树长树枯。
《大学》中曾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新事物时时在产生: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一个又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构成了世界一张又一张的新面孔:前一天还在地铁中奋斗,后一天共享单车就布满了大街小巷;前一天还在商场中焦头烂额,后一天商品就送到了家门口;前一天还在为打不到车而发愁,后一天“滴滴打车”说走就走……就是在一张新面孔中,人民脸上的欢乐取代了愁苦,便捷取代了繁琐。
可严复又曾说过:“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无新,我们便无法前行,可若只注重新,忽视了旧,我们便无法守住属于我们的底蕴。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精美绝伦的汉字,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藉,它们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流水的打磨,已成为尘世之间的精华,成为中国屹立民族之林不竭的力量。近年来,《朗读者》《汉字听263作文网Www.263y.Com写大会》等等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兴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打下了牢牢的根基。让国人们在诗书琴画之间,温文尔雅,展现出一个中国人的气质和底蕴。
新与旧是辩证的,密不可分的,新转瞬之间可旧,又转瞬之间可新。正如陶行知所言:“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近年来,各种老字号频频衰微,当顾客看到其陈旧的包装时,便失去了购买的欲望,可当新零售碰上老字号时,两者却奇妙地碰出了火花,销量迅速增加。还有各种跨界商品的出现,如“六神”的鸡尾酒,“福临门”的卸妆油……极大增加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它们是陈旧的,在与时间的赛跑中落到了后头,可当发明的因子与它们结合时,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它们又变得焕然一新。
可旧变成新,必须要经过发明,像网上那种“科学算命”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也不能称之为新事物。若新的事物不懂得如何去发明创新,迟早必会淡出大众视野;像曾经红极一时的摩托罗拉,由于技术的不革新,最终也只会被市场淘汰。
行走在新旧之间,既要目及繁花,又要心拥古树,这样才能走得从容,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