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心中之“瓮”
何子骞
今天上了一节课--《司马光》。别以为小儿科哟,可深刻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知道,司马光能打破生活中的瓮,是因为他打破了心中害怕之“瓮”。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瓮”,或许已经打破,或许尚未打破。当然,我也一样。我心中的瓮是已打碎的“胡思乱想”之“瓮”,虽然时隔多年,可至今仍记忆犹新。
还记得,我小时候睡觉时,总觉得自己被某个人偷看着。当窗外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变换着颜色,我就总觉得那一闪一闪的不是灯,是一只只冒着鬼火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我。这时的我,免不了被自己吓得一激灵。我闭上眼睛,不再发出任何声音。这时,我的不太好使的耳朵变得特别灵敏,捕捉着四周细小的声音“嘣”“嘣”……它就像是一个证据一样,证实了我可怕的猜测是正确的:我的房间里确实有鬼魂飘荡。这会是什么呢?来自火星的外星人?有毒的蛇?可怕的蜘蛛?我的一系列猜想都让我感到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可我一睁眼,除了一片黑暗,什么也没有。
早晨,该起床时,我总觉得自己在晚上被女巫或坏人抓走了。可我一出房间,面前的仍是熟悉的客厅,熟悉的面孔。
当我出门时,总觉得有人在监视我。我总觉得电梯会突然坠落,楼房会突然倒塌,洪水会突然涌出,庐阳区会突然地震,然而这一切,都未发生。
当我去公园等地放松、游玩时,总觉得身后有人跟着我。可回头一看,一个人影都没有。
当然,这些是我孤身一人时的感受。当有人和我一起时,我就觉得很有安全感。我总结出:世上哪有什么妖魔鬼怪,一切只不过是幻象而已。于是,我再次感到害怕时,就拿这句话壮胆。
每个人都会被拘束在心中的“瓮”中,只有向司马光那样打破它,才能发现:原来这世界如此美好!
打破胡思乱想之“瓮”
张邵佳
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尚未打破的“瓮”,我们常常因为这个“瓮”而感到烦恼。我心中曾经也有个“瓮”,就是胡思乱想。
五岁时,妈妈带我去方特游乐园。那里有一个鬼屋,很吓人,吓得我出来时魂不守舍。就是从那天起,我每天晚上睡觉都会做噩梦,常常半夜被吓醒。每天上床睡觉时,脑海里总会浮现一幅幅可怕的画面;一个两个幽灵魔鬼从鬼屋里悄然无息地溜出来,慢慢地慢慢地走进我家小区。保安竟然没有发现。这些幽灵魔鬼爬过墙,翻过窗户把我抓走了。每当我做这个梦,做到“把我抓走”后便会被吓醒,惊起一身的冷汗。妈妈总是拍拍我的肩,温柔地说:“孩子,你不用怕,世界上没有鬼,也没有幽灵。这些都是虚幻的,快安心地睡觉吧!”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能静下心来,安心地睡觉。现在,我长大了,知道世界上没有魔鬼幽灵了,不再胡思乱想了,也不再害怕了。我心里的瓮早已变成了一些破碎的碎片。我也可以轻松潇洒的说一句,我的烦恼,再见啦!胡思乱想之“瓮”,永别了!我再也不会因为心中的胡思乱想中而感到烦恼啦!
今天的作文课上,我们重新品读了三岁时就听过的一个故事——《司马光》。原先,这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故事,然而现在我却明白了,司马光砸的“瓮”就是心中的“瓮”。原来,我之所以能从那个噩梦频频的阶段走出来,就是打破了我心中的“瓮”——胡思乱想。打破之后,我就有了“世界上没有妖魔鬼怪”这个坚定的信念,从此不再害怕,不再胆小。
其实,我们心中的“瓮”不止是“胡思乱想”,还有很多的不良的心理。它们会紧紧的纠缠着我们的心,要想摆脱这个纠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像司马光那样勇敢地打破心中的“瓮”。这样,我们才会轻装上阵,全力以赴,才会发现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打破暴躁之“瓮”
郑家轩
《司马光砸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就是一个小孩救人的故事。可是,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却给我们六年级的学生重新讲了司马光砸瓮这篇文言文。所不同的,老师让我们关注这篇文章中的一个字--“破”。“司马光之所以能破瓮,就是因为他打破了心中之‘瓮’。只有打破心中之‘瓮’,才能打破生活之‘瓮’。”原来,这“瓮”就是我们心中无法逾越的一道道障碍。在我心中,那个“瓮”就是我的暴躁脾气。
我身263作文网Www.263y.Com兼数职,不仅是班里的班长,而且是学校的大队委员,再加上现在是毕业班,学习任务重,压力山大,我每天都是马不停蹄。虽是这样赶,但是事情还是一大堆在未完成的状态。因此,我一个人经常在家里发牢骚,久而久之,就逐渐演变成了我暴躁的情绪。首先是对家人发火,接着是对同学,再后来甚至变得连老师布置的任务也都极不耐烦地去完成了。暴躁的情绪成了我学习与生活路上的绊脚石,成了一直没有打破的“瓮”。
因为暴躁,我与家人的关系越来越僵;因为暴躁,我与同学的关系也越发生疏;因为暴躁,我与老师的关系也越发紧张。可是,我生来性子急,做事向来雷厉风行。如果有同学做事拖拉,心中的怒火总是会压制不住地爆发出来,轻则痛骂,重则打人,并且怒火久久不能平息,就如火山爆发后岩浆还在不断地流淌一样,迅速蔓延到整个班级。于是,我从此就有了一个外号:“冲天火”。
因为暴躁,我还惹了不少麻烦。有一件事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次体育老师让我统计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有一个同学直到其他所有人都交了,他仍然没交。看到密密麻麻的表格上还有一处没填满,我瞬间就暴躁起来。于是我立刻找到那个同学,问他身高体重多少。他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我身上的怒火燃烧起来,扬起巴掌,差点就直接呼了过去。此刻,他终于开口了:“身高143,体重……六十……”“六十几?”我大喝一声。“六十……,不知道,班长。”他可怜巴巴地看着我,我怒不可遏,上去打了他一下,然后带着满身怒火将他送去体育老师办公室。从那以后的几个月,我对他都是另眼相看,从此,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司马光破的不仅仅是生活之瓮,更是打破了心中之“瓮”。我心中的这个瓮,就是我这暴脾气,想要打破它,遇事要冷静,换位思考,三思而后行。这样,这个大“瓮”就不攻自破了。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大“瓮”,打破它,我们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打破纠结之“瓮”
鲍郑瑄
每一个人的心中可能都有一个尚未打破的“瓮”,可能是恐惧,可能是绝望,可能是偏见,也可能是纠结。
今天这节课,吴老师带我们读了文言文《司马光》。寥寥数语,不仅写出了司马光的聪明,还引发了我们对惯性思维的思考。起初,我没有悟出其中真意,只是觉得今天所学的文言文非常简单。琢磨许久后,才知道司马光打破的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瓮,还是人类的常规思维和经验。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忽然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又一个“瓮”,各不相同,我要打破的“瓮”是什么呢?那大概就是一直埋藏于心中的纠结之“瓮”吧。
每当我出门买东西,常常会因为过于纠结而耗费很长时间,最终一无所获。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去买文具。同学很快选好了要买的东西,而我却纠结在笔的颜色上--粉红色的可爱、漂亮,黑色的耐看、大众化。最终,一个多小时后,同学拎着袋子满载而归,而我却还在不停地选择、比较、纠结,最后两手空空,垂头丧气地回家。回去之后,又后悔:刚才怎么就什么都没买呢?心中思忖着:下次再去要提前想好,或者直接买下来,不能再纠结。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每觉得要改掉这个毛病,却每每事到临头或身在其中时就又陷入无休止的纠结之中。记得有一次班里安排学生参加活动,老师问我去不去。纠结模式再次开启--参加活动会很晚回来,休息不好会影响第二天学习;如果不去就少了一次锻炼胆识、增长见闻的机会……正在我犹豫不决时,一位同学敲开了老师的办公室,自告奋勇地说:“老师,我很喜欢这个活动,请给我这次机会吧!”老师见我一脸犹疑,又看到那位同学信心满满、神情坚定,老师便笑着对同学说:“那好,就你去吧。”听后,我后悔不已,同时在心里埋怨自己太纠结,没有把握好机会。失去之后方知珍贵,我望洋兴叹,唉声叹气地走出办公室。
今天,当我学完这篇文章后,才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瓮”,我心中也有一个“瓮”,一个急需打破的“瓮”。这“瓮”让我踯躅不前,在彷徨徘徊中失去机会,失去信心,失去方向。鸡蛋从外打破是毁灭,而从内打破是新生。我想,我只有自己打破这个纠结之“瓮”,才能破茧成蝶,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