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夕阳下的赣江,就这样在辛弃疾的笔毫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不曾见过江水,更不曾去过南京,唯一让我神往的便是那频繁亮相于诗文中的“江水”。那是怎样浩大的水啊!“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此行,我终于得偿所愿,能够一睹“长江”风采。
已是深秋,能够在繁重的学业中获得片刻的喘息,无疑让江南的闲云们有些嫉妒。因此,我未能一睹白居易笔下那残阳铺水、红透半江的壮美之景。那该是怎样的一种享受啊!旷野无人,天淡云闲,扁舟楼船都是此时泛游江上的不错选择。柳宗元曾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寸方之舟泛无垠之江,孰大孰小一目了然,也难怪柳宗元会直言要钓“江雪”,此情此景即使是以豁达著称的苏轼也不由发出一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顺着古人邈远的思绪,我也很配合地在江边叹了一口长江之气,果真是江愁无限。还是楼船更配得上这浩瀚无边的江水,一曲秦淮的小曲儿,一壶清冽甘甜263作文网Www.263y.Com的美酒,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一场酣畅淋漓的千秋大梦。生而为人,谁不渴望能够功成名就。江水之愁,非水能愁人,而是愁人愁杀了江水!
遍阅吟咏江水之诗,我更喜欢诗的首联与颔联,非为懈怠,更多的是不忍。诗人大多偏爱借景抒情,笔下的秋景或豪迈或悲凉,偶有几首激越昂扬的佳作,却总绕不过那如影随形的寒秋之气。刘禹锡的《秋词》是写秋诗中为数不多的佳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然而,他就真的那么淡然洒脱吗?清代的赵翼曾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如果没有卷入王叔文的变革,没有后来的被贬,更没有历史上的“八司马”又怎会有这流传千古的佳句。所以,即便是曲调昂扬情感激越的秋词,亦是在江边那瑟瑟的秋风中吹刻出来的。绿江衬鸟羽,山色青欲滴,近有长江水,远有孤帆影。无论是杜甫笔下的忧国还是高适笔下的边塞,都借着眼前奔流不息的长江,得到了最极致的发挥。这滚滚的江水,又怎能不浓而稠、愁而浓呢?
最后瞥了一眼长江,满怀着被江水染透的愁绪,我再次踏上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