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婉诗句中,认识羌笛这种古老的乐器的,但是却从来没有看到过它。直到今年夏天,我们全家在敦煌阳关旅游的时候,我才不经意间邂逅了我的心爱之物——羌笛。
那天,我们无意间闯进一个山洞似的展览馆,里面灯光昏暗,我刚想离开,突然橱窗里一条手掌大的“鱼”吸引了我。我睁大眼睛快步走了过去,俯下身子仔细一瞧,原来这是一个带有三个小孔、一个大孔的工艺品。它由棕色的陶土烧制而成,上面压出的花纹就是鱼的鳞片,孔就是它的眼睛和嘴巴。虽说像鱼,可它却比一般的鱼鼓出一倍,而且眼睛也是刻在同一边的,好似一条比目鱼呀!
我刚想问这是什么,一位穿着汉服的漂亮阿姨走了过来,笑盈盈地说:“小朋友,这就是羌笛。”哇!我一直以为羌笛和“谁家玉笛暗飞声”的笛子一样细长潇洒,一看才知道它圆胖饱满,如此可爱呆萌,便更加好奇了,很想听听它的声音。阿姨好像知道我的心思,用双手的指尖小心翼翼地拿起羌笛,轻轻放到嘴边,深吸一口气,缓缓吹了起来——曾经流淌在唐诗宋词中的悠扬旋律,就这样在我的耳畔响起。它的音色别具一格,虽无“大263作文网Www.263y.Com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之清丽,却带有一丝古朴的气息;虽无司马相如弹奏的古琴之沉静,却流露出几分哀婉;虽无雷神擂响的大鼓之洪亮,却增添了一份悠远的意境;悠远绵长,余音绕梁……
一曲终了,我陶醉其中,好想自己也吹一吹呀!善解人意的阿姨就让我拿起羌笛也来试试。我鼓起腮帮使劲一吹,羌笛发出一阵沉闷的响声,然后一片寂静。我有点失望,阿姨笑了:“不要着急,羌笛要慢慢吹,应该拉长气息,否则就像闷在葫芦里。”我又尝试了一次,这次声音平缓好听多了。悠长的笛声,让我浮想联翩,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正值深秋,西风飒飒,一轮圆月高悬在冰凉的夜空中,倾泻下霜雪般的月光。巍峨的关楼上,一位身着铁甲、饱经风霜的士兵迎风而立,凝神眺望着远方的山峦,吹奏着一只小小的羌笛。那《怨杨柳》的曲调,声声牵引着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那《梅花落》的韵味,阵阵诉说着心中的哀愁凄切……
就这样,这只造型独特质朴的羌笛从遥远的大西北跟随着我来到杭州,成了书架上我的心爱之物。羌笛悠悠,这一段源远流长的乐曲,连接着古代与今朝;它那流传千年的笛声,难道不令人击节赞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