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特别喜欢看《国家宝藏》节目,但因为时间原因,经常看不完,以至于我对文物最终的归属总是留有遗憾。今年暑假,我便借阅了一本《国家宝藏》,更深入地去了解历史,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宝藏》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来自9个博物馆的27件国宝的前世今生,国宝经历的故事,以及国宝守护人与国宝的传奇等,使更多人能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华夏文明。
其中,最让我感慨的便是承载着中华文脉的石鼓了。石鼓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遗物,为10块质地为花岗岩的石头,因石形似鼓,后人称之为石鼓。战国时期秦公为了记述一次盛大的出行,而在10面石鼓上刻字。石鼓再现了战国时期的辉煌,也为后人研究先秦汉字的演变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至于历代君王,文人学子皆在寻找。它们逢战乱,则消匿;逢盛世,则现身。汉代司马池在集齐10面石鼓的过程中,苦苦研究石鼓上的文字,因其发现其中有一面石鼓上的文字与拓本有误,为证史观,如实禀告皇帝,其中一面石鼓有假,并因此丢了性命。历经千年风雨坎坷,作原石鼓直至元代又重现人间,被供于凤翔孔庙,只可惜石鼓上的文字由起初的718个字,只剩327个字。
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为什么几个小小的汉字能那么重要呢?”我参观过许多博物馆,看到过许多展品上都有一些奇形怪状的图案,看着像图画,却又不像图画;看着像汉字,却又不像汉字。有一次我问讲解员姐姐:“这些是什么东西?”“汉字。”“为什么和现在的汉字不一样?”“那当然,中国汉字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变化263作文网Www.263y.Com,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呢。”这使我对汉字更加好奇了。
这些文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经过上网搜索,我了解到,许多文字都至今未能破解,这不免使我有些遗憾。于是我借阅了一些有关汉字的书籍,才发现原来汉字是如此博大精深,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最初,仓颉根据动物的脚印创造了汉字,所以那个时候的甲骨文是与实物的样子相似的。后来,人们将甲骨文刻在金属上,再加以改进,便成了金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李斯将六国文字统一,统一的文字是小篆,小篆是从石鼓文等文字演变而来的,而我们现在的楷书又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石鼓是汉字从金文到小篆演进历史过程的活化石。
通过读《国家宝藏》,我了解了每一个文物都曾记载着一段上古的往事,向人们揭示着文明的灿烂;每一个汉字,都精美绝伦,为人们抒写历史的篇章,仿佛能让我们置身于千年以前,感受历史的辉煌。正因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字与国宝的前世今生,我们才懂得了它们背后的不易。中华汉字的伟大,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所以,我们更要去理解,去继承国宝、汉字的精神,希望有朝一日,尘封的历史能重现于世人眼前。
《国家宝藏》让我感受到了文物与汉字的辉煌,当我们感叹着古人智慧的同时,也要牢记着文物所受过的耻辱,有的漂泊他乡,回不了祖国的怀抱;有的历经战火,辗转流离……所以,现在的文物才更加珍贵,更值得我们去珍惜。它们描绘了一幅幅盛世景象,我们更应该去了解,去发扬它的精神内核,继承前人的思想,为中华民族更添一份荣光!